茅卫东:不会教育孩子?不,不,不,你是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
昨晚,我的“东哥社区”第四季迎来第二位分享嘉宾,探索型背包客鱼丸。
鱼丸年龄不大,经历丰富:
17岁,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从贵州小城来到广州某名牌大学;
18岁,从大学休学一年,独自背包徒搭川藏线,登安纳布尔纳峰,去往非洲做志愿者,到南亚、东南亚潜水,通过公众号和摄影赚取路费;
19岁,从大学退学……
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小姑娘。
和3月1号星空摄影师阿怪的分享一样,鱼丸的故事也给“东哥社区”的群友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:
一路听下来,几度泪流满面,真的很多感同身受,很多反思,我家15岁青春期女儿也正经历着休学在家的日子,正在折腾着,通过你的故事,更加让我理解我的孩子
@懿筠——
非常真实的成长经历分享
去走那条循规蹈矩的路
但结局很美好
真好
上次听完阿怪的分享,我就想过,如果我的孩子喜欢户外,登山,极限一类,甚至于20来岁就死在路上,我可不可以接受。以前是万万不敢想的,现在可以想也可以接受。这些给了我很大的力量,路宽了,路多了,恐惧就少了。感谢你们,如此美好的灵魂@探索型背包客鱼丸 @阿怪Zax
昨晚,我也即时听完了鱼丸的分享。
或许因为自己几度有过生不如死的生活体验,且还有过同归于尽的焦虑和纠结,我更多是从一个过来人、一个咨询师的角度来倾听和思考。
引用鱼丸讲述的两个片断。
一是她决定从大学退学时,父母在跟她视频时的反应——
这就是很多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,有条件的,有时限的。允许你折腾一下,“给你自由”,但休想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心,不然,五指山伺候。
还好,三天后,父母在电话里告诉鱼丸,他们决定尊重女儿的选择。
他们不再教育(规训)女儿,选择了尊重和接纳,这很不容易,应该为他们点赞。
后来,在一次创新教育大会上,鱼丸首次公开了自己先休学、后退学的真正原因。在300多人面前,她讲了自己所经历了的一切,包括大学期间得了暴食症和抑郁症,底下非常多的人都在流眼泪。
“说出来是疗愈。”这是东哥社区一位群友,也是我的铁粉的话。
鱼丸在读高中的时候,父亲脾气很暴躁。
有一次,她在家看了一天的《简爱》,并谎称是老师布置的作业。父亲将铁制衣架扯直了,抽得鱼丸身上一道道血痕。
鱼丸拿出李雪的《当我遇见一个人》,求父亲好好看看,不要再这样对待她。
嗯,也许是因为当时他刚刚打完我,所以他其实也也在内疚之中,他就真的答应了。
两天后,我们一家人在饭桌上吃晚饭,他就把那本书拿出来,说看完了。我爸爸一向来很高大、很威严,但是那一天他变得特别的脆弱。他那天的神情和以往非常不一样。
我当时完全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,就一个劲儿地吃那碗饭,他就突然叫了一声我的小名,他说:嗯,方儿,对不起。
这是我第一次听他说“对不起”这三个字。我当时16岁,16年以来,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三个字,永远都是他对。不管是我对我错,他只要一拿出东西打我,我马上就会喊“我错了”,因为打得太疼了,我真的受不了。
他刚刚说完这三个字的那一秒钟,我的眼泪就就像豆子一样滚到了碗里。我抱着碗嚎啕大哭,哭得根本停不下来。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,至少五分钟是有的,就啥都听不见,就只想嚎啕大哭,就感觉把这辈子的委屈都哭出来了。
鱼丸的父亲是警察,可能是由于职业的原因,很多警察父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表现得简单粗暴,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令行禁止。
贵州有这样的警察父亲,浙江也有——
母亲是教师,父亲是警察,女儿高三
对此,鱼丸后来的反思非常棒:
仔细想想,很多父母和老师其实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。他们不仅把自己框在了一种可能性中,还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的选择。
更关键的是,当众多选择已经呈现在他们面前时,他们却视而不见,不但自己依然拼命地维护着破旧不堪的老路,还决不允许别人离开。
个人以为,抛开现实利益冲突不谈,只从心理学角度看,这就是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。
互联网时代,夜郎已经不是因为盲目无知而自大。他其实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,但他假装不知道,还假装大家都不知道,他需要通过装腔作势来给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形象。
幸好,鱼丸的父母走出了夜郎国。
很喜欢鱼丸的小结:
22岁的小姑娘,她对生活的感悟已经远在很多44岁、66岁的人之上了。
这份智慧和豁达,是以痛苦甚至绝望为代价的。
有位群友昨晚在QQ空间发了自己的感受,征得同意截图转发于此。
我问可以实名吗,她说:“可以的,说出来是疗愈,敢于发出来也是力量。”
又是一位接纳了自己的人,真好!
说出来是疗愈,敢于发出来是力量,但愿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勇敢地接纳真实而不完美的自己,能够理解并尊重所有的孩子。